"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笔下的渴望,
却成了67岁李叔(化姓)面临的残酷现实。
视力版“消失的它”?
6月16日早上,家住中山的李叔晨起时右眼突然陷入黑暗,仅存微弱光感。虽然症状1小时后消失,但已经为后续的悲剧埋下伏笔。18号上午10点,灾难性的一幕重演:李叔右眼视力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急剧恶化,这次再也没有恢复。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和腔隙性脑梗,却未能揪出真正的元凶,后建议李叔转至专业神经内科就诊。
转诊至广东祈福医院做进一步治疗已是当天21点35分,李叔的右眼视力已降至仅能辨识手指晃动。急诊科迅速启动卒中绿色通道,完善相关检查。颅脑CT排除了脑出血,但头颈部CTA(CT血管造影)发现关键问题——右眼动脉近端显影浅淡,血流显著减少,提示眼动脉供血障碍。结合患者症状波动性加重的特点,神经内科团队高度怀疑右侧眼动脉分支栓塞,随时可能因完全阻塞导致永久性失明。
退!退!退!
击退"血栓怪"
6月19日凌晨,李叔的右眼视力进一步恶化,仅剩微弱光感。医疗团队评估后认为,单纯药物保守治疗难以迅速改善血流,必须立即进行脑血管造影+动脉内溶栓治疗。与家属充分沟通并获得同意后,李叔被紧急送入介入导管室。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黄医生解释道,"每延迟1小时治疗,视网膜细胞就会不可逆地死亡数百万。"
术中造影证实了团队的判断: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迂曲狭窄,血流缓慢,分支血管显影极差。医护团队精准操作,通过微导管局部注入罂粟碱(扩张血管)、替罗非班(抗血小板)、尿激酶(溶栓)。术后复查造影显示,眼动脉血流明显改善。令人振奋的是,术后李叔右眼能在50厘米外清晰辨认登记本上的文字!
(在眼动脉开口处静推尿激酶)
"李叔的病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警示,"神经内科阳文浩副主任医师看着病历资料分析道。"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多重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血管条件本就堪忧。加上眼动脉栓塞要尽快溶栓,而李叔就医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虽然我们通过动脉内溶栓为他挽回了部分视力,但若能更早干预,是可以拯救更多濒临死亡的视网膜神经细胞。"
阳主任严肃道:"我们很庆幸最终为他守住了这缕光明,但更希望大家能认识到,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健康杀手,会一点点侵蚀着人体血管。定期体检、规范用药,在出现视力骤降时立即就医,才是守护光明的第一道防线。"

(8月份李叔家属发来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