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官网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祈福医院等14家医疗机构入选,至此广东已有19家医疗机构可执行“港澳药械通”政策。
“实在太棒了!”在广州市番禺区祈福新邨居住了20年的香港籍居民李小姐表示:她患原发性高血压多年,家中80岁的老母亲也身患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病,需长期服药。因习惯使用香港药物,疫情之前她每半个月就需回港拿一次药,花一天时间奔波在路上。而“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广东祈福医院后,不仅像她这样常住大湾区的香港居民,包括内地居民在内,不需出境就能用上在港澳上市的最新药械。
新增14家“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
2020年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这一监管创新举措也被称为“港澳药械通”政策。
在“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可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截至2023年2月12日,广东省药监局已批准内地临床急需进口药品23个(共46个批次),医疗器械13个(共15个批次),共惠及1789人次。
此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广州现代医院、广州和睦家医院、珠海希玛林顺潮眼科医和中山陈星海医院已入选了“港澳药械通”第一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
本次公布的“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广东祈福医院,广州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深圳禾正医院,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横琴院区),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东莞光明眼科医院。
将惠及内地居民和港澳同胞
除惠及内地居民外,更多“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的落户也将为港澳同胞带来极大便利。
广州市番禺区祈福新邨居住有万余港澳业主,是广州市12个国际化试点街区之一,正着力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多年来,邨内港澳业主早已习惯在广东祈福医院问医就诊。据统计,医院历年来接诊港澳籍居民超百万人次,近三年因受新冠疫情影响与港澳往来不便,医院累计接诊港澳居民也有近五万人次。
本次公布的名单中,广东祈福医院也进入了新增的“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广东祈福医院执行院长张涛表示,以往港医来穗执业开不出港药、用不上熟悉的港械是一大难题,随着“港澳药械通”政策落户广东祈福医院,这一难题逐步攻破,患者以往用内地同类型药物代替国际药物的局面也将被改变。“港澳药械通只是第一步,今年医院还会争取安排港医来院驻诊,同时也在积极争取成为香港医疗券使用的试点医院,以方便香港长者在内地养老和就医。”
祈福医院常务院长周颖玲则介绍,医院今年将在和已有的香港医疗机构合作基础上,引入十余港医驻诊,与“港澳药械通”政策一起全方位惠及群众便捷就医,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随着“港澳药械通”政策正式落户,医院已计划进行心血管、肿瘤、慢性病等相关专科的至少十余项港澳药械的申报引进,譬如结构性心脏病的药械、临床效果较好的血脂控制药物等。医院还在不断收集临床中港澳药械的具体需求,力求进一步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要,为患者朋友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