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545460#/detail/1545460?site4
阿里说: “我自己也接种了,感觉很好,中国疫苗信得过!”
在祈福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身穿“绿马甲”的志愿者成为一条亮丽风景线。其中,有一张“洋面孔”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来自伊朗的小伙阿里(ALI)。
今日,广州日报记者来到位于番禺区钟村街的祈福医院,深入了解他的故事。

阿里为何会成为一名志愿者呢?这背后有段故事。祈福医院预防接种科护士长刘艳告诉记者,在今年3月,帅气伊朗小伙阿里就常出现在医院接种区门口,询问能否尽早接种新冠疫苗。原来,阿里在中国做贸易已经11年了,每年都要回国一两次,由于家乡疫情形势较严峻,他希望能够在中国接种了疫苗后再回国,这样更安全。当时广州对外籍人士的接种还没有开放,但阿里不放弃,还是频频出现在医院咨询窗口。
4月14日,祈福医院接种点首次面向外籍人士放出新冠疫苗接种预约号,然而预约号太“抢手”了,首日放出了100个预约号3分钟就被抢光了。这一次,阿里没能预约上。
在一次次探访医院的过程中,阿里发现中国的医务人员太辛苦了,除了医疗工作本身之外,还要做大量咨询、解释工作。阿里便主动“请缨”当上了志愿者,并随时留意放号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他终于预约成功。接种完成后,阿里没有离开医院,而是选择继续留在接种点做志愿服务。
为了白天做好志愿服务,阿里把自己的贸易工作尽量推到晚上。记者了解到,虽然医院方面也提供英、日、韩等多语种咨询服务,但阿里这个外国面孔让前来接种的外籍人士倍感亲切和可信。

阿里告诉记者,在服务过程中,常有外籍接种者询问他“你自己接种了疫苗吗,有没有不舒服?”“中国疫苗可靠吗?”等问题。
这时候,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自己也接种了,感觉很好,中国疫苗信得过!”不知不觉中,作为亲历者的阿里当起了中国新冠疫苗的“活广告”。
“外籍人士接种疫苗相关手续较为复杂,接待一名外籍人士接种的时间可以接待6名国内接种者。”刘艳说,阿里精通波斯语、英语、中文,耐心、有亲和力,又年轻帅气,在接种区帮了大忙,遇到与外籍人士的沟通难题,他总能及时出现。
祈福医院疫苗接种科主任王茵梦表示,目前医院疫苗接种十分繁忙,现场医务人员、志愿者都很辛苦,但为了让接种者有更舒心更安全的体验,大家觉得再累也是值得的。同时,诚挚欢迎有需要的广大市民、港澳同胞及外籍人士尽快前来接种,“现在,我们是在与新冠病毒的传播赛跑,越早一天接种,就越早建立起牢固的免疫屏障。多一个人接种,就多一份战胜疫情的胜算。” 王茵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