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21-09/01/content_18013.htm
→孟丽红称,规划时就希望将祈福打造为一个为居民提供理想生活的“卫星城”。祈福集团供图
访谈
30年前,孟丽红第一次来到番禺。当时的番禺几乎是一片荒芜:物资匮乏、公共交通匮乏、居住环境及卫生条件差、没有商场、小商店不舍得开灯、一到晚上到处黑漆漆的、没有像样的医院和学校……而孟丽红和她的丈夫彭磷基却选择在这里投资开发祈福新邨。
30年后,这个社区成为广州市首个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的建设核心。此外,广州市及番禺区政府也曾多次强调,要将祈福新邨打造成国际典范社区、粤港澳大湾区人居环境示范区。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广州市总商会副会长、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番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方案》)的出台能够让港澳人士,尤其是港人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项非常值得期待的政策。
A 按国际标准设计宜居大城
南都:30年前,番禺普遍未被开发建设,是什么打动您与彭磷基先生来到番禺投资发展?
孟丽红:在开发祈福新邨之前,我们曾在珠三角多个城市做详细的走访调研。在我们看来,番禺是投资开发最理想的地点。一是地理位置好,离香港近。那时,从香港到番禺坐船只需一个多小时。二是文化同源,大家都说粤语。三是生态环境好,宜居、宜业,虽然祈福新邨当时是石头山和沼泽地,但这块地背靠大夫山,遥望珠江,堪称风水宝地。
其次,我丈夫彭磷基的祖籍是番禺,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改革开放初期受到番禺政府热情邀请回乡投资。当时他看到家乡面貌比较落后,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点贡献。
因此,当时我们就下定决心,要在这里规划建设一座国际化宜居大城。
南都:您们抱着怎样的理念来开发祈福新邨?
孟丽红:在规划时,我们心里都十分清楚,祖国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广州也会越来越发达。我们曾在国外生活过,知道有“精英卫星城”这样一个概念:新发展的城市,距离居民上班地点在1小时生活圈内。从地理空间上来看,番禺有作为广州市区“卫星城”的条件。
我们来到内地开发建设的目的不是建成几栋住房,卖完就算了。我们希望将祈福打造为一个为居民提供理想生活的“卫星城”。
南都:具体是怎样的呢?
孟丽红:“卫星城”要有完备的生活配套,需要真正给居民带来生活质量的提升,包括衣食住行、文娱休闲、教育、医疗养老……即一个人一生所需的服务都能够在这个卫星城内满足。
南都:祈福新邨现在实现这个目标了吗?
孟丽红:是的,现在这个社区已从“卫星城”发展成为一个成熟、宜居的国际化、现代化社区,各种服务和配套都做到了与国际接轨。比如,在医疗方面,祈福医院在规划设计时,按照国际JCI认证医院标准进行设计,这是硬件方面的。软件方面,我们则引进来自全球各地的具备先进医疗技术的医护人员,以及率先引进世界先进的医疗设备。目前,我们已经是广东首批涉外定点医院,同时被全球39间保险公司认可,病人出院无需付费,医院可以直接和保险公司结算。
教育方面,我们坚持培养中西贯通、与国际接轨的人才,从1996年祈福英语实验学校建校至今,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一直提供中、英双语教育,并开设有港澳子弟班,目前有1000多名港籍在读学生。
南都:所以,在您看来,示范区建设以祈福新邨全域为核心,也是基于上述原因吗?
孟丽红:是的,但也不仅于此。我们这个社区在30年前,已经是香港人来内地定居生活的首选地。30年来,我们沉淀出了深厚的社区管理经验,对香港居民的生活习惯已非常了解。
我认为,示范区建设以祈福新邨全域为核心向外辐射,是因为我们探索出了成果,为政府打造优质生活圈提供了参考。同时,在祈福新邨设立示范区也给定居在此的大量香港人提供了便利。
B “示范区”是因为已落地实践且有示范作用
南都:《方案》提出,到2030年,示范区要形成一个境外居民比例达到30%左右的一流融合型国际化社区。您认为,示范区吸引境外居民来定居的因素是什么?
孟丽红:除了给予境外居民便利政策、提供宜业环境,最需要让境外居民安居。目前,粤港澳三地在物理空间上已没有界限,只要能够有更好的创业惠民政策,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子女教育和父母就医养老等后顾之忧,他们就会留下来。
南都:在安居方面,目前示范区做到了吗?
孟丽红:我认为做到了,祈福就是典型案例。作为一个成熟的国际化社区,境外居民在这里生活甚至比在香港和国外更方便、更优质。比如,居住空间更大、更舒适,在家里就能够享受到各种智能化服务设备;环境优美,家楼下就能够跑步锻炼;在教育、医疗方面,我们也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我也认为,番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之所以叫“示范区”而不是“试验区”,就是因为已经有了落地实践,并且能够起示范带头作用。我们也希望,可以将祈福目前积累的管理、设计经验与他人分享。
南都:为了辅助示范区建设,下一步,祈福还会在哪些方面作进一步提升?
孟丽红:接下来,我们仍将继续坚持以国际化标准建设宜居社区。首先是硬件方面不断提升。比如,祈福交通中心将竣工启用,祈福交通中心不但是一个集地铁、港澳巴士、珠三角巴士、公交、楼巴、邨巴、机场快线等于一体的大型交通枢纽,还融合了美食、服饰、零售等丰富商业业态,是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大型综合体。
在软性服务方面,我们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居民提供更多更细致、更贴心的服务。我们发起了“祈福香港同乐会”,联合祈福物业,定期上门了解港澳住户需求,专为港澳住户排忧解难,持续提供各种周到服务等,比如组织免费做核酸,打疫苗,专车接送回港投票选举等。
不过,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企业没办法做到的,还需要从政府层面推动,才能够真正加快示范区的建设。
C 期待政策落实落细 加速融合发展
南都:您希望政府能在哪些方面给予支持?
孟丽红:首先是给予我们一些试点。比如,前几天,广东省审定通过了5家“港澳药械通”政策试点医疗机构。在祈福医院就医的香港人很多,还被评为“香港市民最信赖的中国内地医疗机构”,我们希望祈福医院能够成为“港澳药械通”试点医院,以及香港医疗券使用试点医院。
其次是促进政策的落实落细。港澳居民要融入内地的生活,政务服务的便利化是不可或缺的。但目前港澳居民居住证、回乡证的应用场景还是有限。
第三是促进粤港澳三地交通的便利化。比如,在《方案》中提到的优先推行交通出行优惠套票,放宽港澳居民机动车牌照申请资格限制。
第四是拓宽港澳居民创业就业空间,希望国家给予港澳居民更多税收方面的优惠,番禺出台更多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因为相比于广州天河、深圳等地,番禺的就业创业政策、港澳孵化器和孵化服务仍不够成熟。
最后是教育问题,香港学子在高中转学内地无法获得内地学籍。
我认为,《方案》的出台能够让港澳人士,尤其是港人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项非常值得期待的政策。既然政府有决心推出《方案》,那就应当好好落实,区层面能解决的就尽快解决,或逐级向上申请解决,以促进粤港澳三地加速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