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613f13ff1bc8e0dc6f0002c7
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 3 年、3 个月、3 天甚至 3 个小时,你最想做些什么?9 月 9 日下午,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中心《生命教育》体验沙龙在祈福医院护老中心举办。活动以主题分享和游戏体验的方式,深度探讨了生命教育及善终的意义。
本次活动由祈福医院肿瘤中心肿五(安宁疗护科)区特聘专家、执业医师、心理咨询师杨焰主持,特别邀请了肿瘤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蔡绮纯、肿瘤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谢国明、多名肿瘤三科医护人员及媒体记者参与体验。

活动开始,杨焰通过提问的方式提出了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她表示,生命教育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第一是要树立合理科学的死亡观,死亡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每个人生命历程的一部分;第二要了解死亡的一般生理过程,减少无谓的恐惧和焦虑;第三是探讨死亡对人生的影响,以此提高为死亡做准备的能力,以及帮助临终人士做准备的能力;第四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要加深对死亡的认识,并转化成珍爱生命,好好生活的强大动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生命教育是什么,沙龙开始了第一个体验游戏,10 余名体验者随机抽取带有生命倒计时数字的纸条,每个人开始思考,如果自己的人生只剩下纸条上所写的时间,那么我想做什么?
短短几分钟的思考时间仿佛注入了体验者们对于人生的全部留恋,随着杨焰的结束提醒,体验者们依次上前说出了自己在临终前最想要做的事情。尽管年龄、阅历并不相同,但是每个人都提到了陪伴家人、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感恩亲近的人希望他们生活得更好,以及想要录下视频给那些会想念自己的人们。
其中一名参与者分享道,因为避讳死亡这一话题,接触到的一名临终患者和家属对死亡避而不谈,导致患者逝后财产未分配,房产证未变更所有人,家里因此乱作一团。实际上,生命教育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一般都认为死亡离自己很远,而生命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在死亡来临前做好准备,也就是给自己以善终,妥善安排好家事。
杨焰提出,善终是有准备的死亡。而现代意义的善终包含了 6 个方面,一是可以在最后的时光与爱的人相处;二是能列一份遗愿清单,并有一定的时间去完成;三是立下遗嘱,减少往生后的纠纷;四是给未成年的孩子录几段视频,高考、大学毕业、结婚 …… 送上想对 Ta 说的话和祈福;五是自己能参与制定自己终末期的治疗方案,尽量少痛苦,舒适而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六是四道人生,即道谢、道歉、道爱、道别,充分地告别。
沙龙的第二个游戏是 " 死神来了 ",由一位体验者扮演死神,随机走到一名体验者身后代表该体验者生命到达了终点,其余体验者对弥留之际的体验者一一告别。
游戏结束后,多名体验者表示生命的无常与脆弱,希望多陪伴家人,人生不要留下遗憾。活动在参与者相互拥抱后宣布结束,体验者仍沉浸其中。

活动中一名肿瘤护士哽咽地说道,就在活动当天的中午,自己刚刚经历过一名护理多日的临终患者离世的事情,还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本次活动也让她重新认识到了死亡。
蔡绮纯主任对于此次活动的体验提出了一种释然的想法,她认为死亡是生命的归宿,思考死亡的场景会让我们反思自己所说所做是否合乎情理,死亡本身并不意味着我们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每个人的精神、基因会通过代代传承而生生不息。
目前,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中心针对临终的患者运用现代安宁疗护,致力于安慰临终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让他们减少一些恐惧,正视死亡的到来,让逝者善终,生者可以更好的生活。
据了解,2020 年底,广东祈福医院加入了广州市及周边安宁疗护协作网络。2021 年 1 月肿瘤中心正式引入安宁疗护师,并于 4 月起招聘专职心理咨询师,免费为患者提供心理社会精神支持。目前已为多位临终患者及家属排解内心矛盾与痛苦,使其身心痛苦得到缓解。需要提及的是,肿瘤中心已开展为活动不便患者上门居家护理。
自 1967 年西西里 · 桑德斯女士创立圣克利斯朵夫安宁院开始,医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到提前正确认知死亡和临终关怀的重要价值。然而中国人在面对死亡和濒死时大多还是难以接受且不知所措的。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中心团队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肿瘤晚期的患者如何正确的认识到死亡以及如何更好的善终。而医护人员往往是首先接受到生命教育的,能否理解生命教育及善终的意义,也决定了医护人员能否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关怀与指导。
蔡绮纯主任表示,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中心十分看重患者及家属的生命教育工作,尤其是对于癌症晚期的患者及家属,他们通常会以隐瞒或是轻描淡写的回避态度面对死亡。以至于患者在离世后并没有对后事做出恰如其分的安排,未能实现自己最后的心愿,也来不及和亲人告别。医护人员首先接受生命教育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医护人员深刻认识到死亡,他们才会更好的指导临终患者正确的面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