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new.qq.com/omn/20220515/20220515A057UK00.html
近日,广州一名3岁女童(小娜)
出现了连续发烧和呕吐的症状
小娜爸爸表示:吐得很厉害的,黄疸水那些全部都有吐出来,后面第3天的时候,就连不管你吃什么、喝什么,全部都是吐出来的,只要有一点点东西吃进肚子都会吐出来
家长带她去医院检查后发现
孩子的肠道中有10枚吸附在一起的磁铁
一侧的尾部还粘了一枚螺丝
医生介绍
正是螺丝在肠道内的蠕动造成了穿孔
经过手术
小娜已经基本恢复
广东祈福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崔东明表示
小小磁力棒,暗藏大危险。这样的意外时常发生,医生们经常能从小朋友的肚子里“掏”出不少“宝物”:纽扣、发夹、硬币、电池……“但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磁铁,这类玩具有磁性,会在肠道里黏在一起,容易造成肠穿孔、腹膜炎,对肠道的损伤很大,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此外,螺丝钉、玻璃弹珠、发卡、花生米、豆豆、瓜子等也需警惕,为避免儿童误吞异物,请将小物件妥善放置。吞食异物的最佳抢救时机是6个小时以内,一旦发现孩子吞食异物较大,或是尖锐、有毒、腐蚀类的物品,需及时送孩子就医。
孩子吞噬异物,家长可以怎么做?
一、判断异物在气管还是食道
一旦孩子误吞异物,首先需要确定误吞食异物在身体内的大致位置。如果孩子出现脸色青紫、憋气、呼吸困难,或剧烈咳嗽、哮鸣,则表明异物可能已进入气管。家长需要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然后带孩子前往最近医院的急诊就诊,由耳鼻喉科医生使用喉镜或者由呼吸科医生使用气管镜取出。
如果孩子没有面色改变,且呼吸平稳、不咳嗽,则表明异物大概率已进入食道。其症状多表现为吞咽困难、异物感、疼痛、唾液增多等。
二、多吃粗纤维食物促进排便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不是误吞食带有棱角的尖锐异物,可以等待孩子通过大便自然排出,排出时间在1周以内均属正常。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吃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如芹菜、红薯等,以促进孩子排便。
如果是体积大的异物或者尖锐异物,如枣核、缝针、边缘锋利的玻璃或金属等,则容易引起食道和胃肠穿孔,即使短时间内孩子没有腹痛恶心等不舒服的表现,也应尽快陪同孩子前往儿童专科医院,由消化内科医生以胃镜取出。
在家观察期间,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大便情况。肠道出血可致近期大便呈现柏油色。如有前述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没有任何不适,且物体较小,异物较大概率可通过正常排便被排出体外。
愿天下孩童都能健康成长
不吞食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