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的关键时期,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免疫力往往较差,治疗、防疫和心理疏导一个也不能落下。关爱老人,祈福医院一直在行动!
神经内科迎难而上身心同治
1月28日,珍姨因急性脑梗入院,在祈福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接受治疗。住院期间,儿子崔先生有公务在身不能贴身照顾,只有老伴陪伴着。最开始入院时,老伴非常担忧,因为这是珍姨第2次脑梗,此前在多家医院治疗,因患有较重的焦虑症,脾气非常暴躁,很不配合医生治疗,也影响了治疗效果。为此,神经内科全体医护除了更加耐心地为珍姨治疗之外,也着重关注和照料她的情绪。
神经内科用两招打开了珍姨的心扉。珍姨和老伴刚搬到祈福新村不久,对环境不熟悉,加上语言不通,导致脾气更加暴躁,因而顺畅沟通治疗方案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于是神经内科特别安排了一位语言上能与珍姨沟通的医生作为她的主治医生,让老人对治疗更有信心。
此外,作为和珍姨同为河北老乡的护士张春秀,细心考虑到两位老人疫情时期买菜难,也没时间做饭,特意在家里熬了一些适合老人补气血的汤水,带到医院给珍姨服用。如此亲人般的关怀,深深地打动了珍姨,医患间的沟通障碍不复存在。
除了用最专业的服务护理珍姨,张春秀还每天抽空陪珍姨聊天,引导她发现生活的美好和正能量,珍姨的心境也慢慢开阔起来,不仅身体一天天恢复,更是逐渐走出心灵的困境。因此,珍姨对祈福医院的治疗、环境和服务都十分满意,老伴看到她史无前例“乖巧”配合治疗,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放下了。
外地工作的儿子崔先生更是对此感激不尽,近日送来一封亲笔感谢信,感谢神经内科所有医护对他母亲的关怀,其中还写道:“新冠病毒袭来,每一个人都如临大敌,只有医护英勇无畏,迎难而上!”向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表达他无尽的信任和支持。
关爱老人贯彻到底
特事特办、医生亲自打饭、齐练呼吸操等
其实,关爱老年患者是祈福医院一贯的宗旨,尤其疫情特殊时期,各科室更会加倍留意老年患者的各方面需求。
颐养病区的杜老伯伯,住院费用已欠费数万。但由于疫情防控,家人无法亲自来院缴费,杜老的老伴年纪已大,不熟悉网络支付,患者和家属都非常着急。为此,祈福医院特事特办,特别为他开通费用权限,确保疫情期间也能按时用药治疗,得到妥善照顾。因防控要求,目前每位住院患者仅可留一名固定陪伴家属,且不能送餐。袁老伯伯因为胃口差,进食情况不理想。得知袁老喜欢吃鱼,住院患者的膳食餐又并非每日供应鱼的情况下,吴小兰主任只要发现员工餐里有鱼,就贴心帮袁老从饭堂带一份,尽可能满足老人家的口味,让老人家和家属非常感动。
呼吸内科病区目前以老年患友居多,疫情当前,老年患者和家属尤其容易产生恐慌和焦虑情绪。护士就带着护理员一起为患者按摩,陪他们谈天说地,放松心情。2月14号情人节那天,医护人员在病区带领患者一起练习呼吸操。陈莉琴护士长介绍,呼吸操有提高肺部抵抗力、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肺功能的作用,训练简单、方便、经济易行,长期坚持可减少呼吸道疾病感染的几率。苦中作乐,过了一个难忘的情人节,既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复,也舒缓了患者、家属焦虑情绪。
出院、宅家防疫
也要关注老人身心健康
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往往全身营养状况不良,抵抗力差,机体防御功能会明显减退。
颐养病区吴小兰主任作为广州市医师协会老年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从事内科工作20余年,擅长内科急危重症综合治疗和肺部感染综合管理等,对于目前宅家防疫的老年朋友,给出了几点温馨建议,各位朋友请为爸妈们收好了:
自身护理
不外出,不聚会,不共用生活用品。老年人要更加注意平时在家开窗通风,减少外出,避免各种打牌、下棋和跳广场舞等活动。多数老人都有基础疾病,如有咳嗽,应将纸巾包住咳出的痰液,再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再及时洗手;同时避免与其他有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人群接触。
积极治疗基础病。老年人往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是本次疫情危重症及死亡病例 高发群体。因此,老年人必须严格遵从医嘱,根据基础病的不同,按时、规律、规范服用药物,做好相关疾病的二级预防治疗。有条件的老年人和家属最好能学会评估自己的病情,监测老人的一般情况,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家属照顾
警惕老人的细小变化。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发病方式相比较,初期症状不明显,家人、保姆或合居者要注意,对于行动不便和交流有困难的老人,要更加关心体温、饮食、睡眠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做好有效的居家消毒。
饮食营养均衡,不吃过期食品和野味。保证老人的饮食营养,采用高蛋白饮食,为了方便老年人咀嚼,尽量挑选质地较软的蔬菜水果,勤喝水。多数老年人习惯节俭,腐烂、过期、半生熟的食品也会食用,应禁止他们食用以上食品和野味。在进食过程中,应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鼓励发挥爱好,保持健康心理。老年人退休后获得范围缩小,加上感觉、运动、认知等生理变化的影响,心理特征也发生改变。在疾病来临时,往往表现更强烈、更焦虑,难以配合治疗。家属需要定期关心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爱好,积极适应疫情期间的生活变化,减少老年人的焦虑抑郁发作。